什么声音?声音的本质是什么?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声音?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出声音的物体就是声源,声音是不是物质!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气体最差,液体较好,固体最好,但我们通常用气体来传播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当我们说话时,我们的声带在振动。
1、声音到底是种什么东西?为什么看不到摸不到却能感觉到声音的来源是机械振动,机械振动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地面、墙壁)传到你的耳朵里,你才能听到声音。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即每秒20周到20000周。每秒20周以下能听到的声音叫次声波。比如大象发出的声音叫超声波,比如蝙蝠。海豚发出的声音在听觉范围内,所以蚊子在飞的时候也能听到。振动越快,音高越高,振动频率增加一倍,相当于音高增加一个八度。doremifasolasido是一个八度振动的强度,是声音的响度。一分贝是人们能分辨的最轻的声音。响度每增加10,从140分贝到150分贝好像只有10的数值差。其实响度差10倍就写这么多了。
2、声音到底是不是物质啊!声音是机械波的一种,本质上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是物质,但可以理解为物质的运动状态。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为电磁波包括电场和磁场,电场和磁场本身就是物质。我还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机械波也是物质,因为它有能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有能量的物体就有质量,所以是物质。机械波传播的介质一定是物质(这个应该是无可争议的)。我认为机械波的能量就是这种物质的机械能。
3、声音的特性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声音的特点是:(1)响度:人们主观上觉得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2)音高: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赫兹))。赫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是发出声音的物体的来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的运动。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换成微小的电子脑电波,也就是我们感知到的声音。扩展数据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影响的空气振动。当振动频率为2020000Hz时,作用在耳膜上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声源可以是固体或流体(液体和气体)振动。
噪声监测主要讨论空气声。人类生活在一个健全的环境中,通过这个环境,他们交谈,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进行各种活动。但是有些声音也会给人类带来伤害。比如机器震耳欲聋的声音,飞机呼啸而过的声音等等。这些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说不必要的声音叫做噪音。从物理现象来看,所有不规则或随机的声音信号都称为噪声。对噪音的判断还与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因素有关,即一切不想要的干扰声音都称为噪音。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音乐在某些情绪条件下也可能是噪音。
4、声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当我们说话时,我们的声带在振动。电视和电脑的声音是CD的振动。这些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只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气体传播的声音最差,液体传播的声音较好,固体传播的声音最好,但我们通常用气体传播声音。声音的本质是机械波的纵波开始振动,带动粒子系统中的粒子振动产生动能(能量)。频率f,波速V×波长λ,波速由介质决定(由粒子间的弹性决定)。频率由波源决定。波源的振动导致我们耳膜上的粒子产生,这些粒子进一步传播到我们的大脑皮层,再从传出神经传出,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传播振动形式和能量)。
5、声音本质是什么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由多个不同或相同的频率组成。音质。声音其实是各种波源的振动通过空气等弹性介质传播到耳膜引起的耳膜振动,影响听觉神经。经过大脑处理后,就会产生听觉。如果从本质上讲,我们称之为“机械波”。这种波的特点是需要弹性介质传播,而电磁波(光)不需要介质传播。任何物体(或粒子)的机械振动都能产生声音,但不是所有频率都能听到。我们人为地把频率在20~20000Hz的机械波定义为声波,能引起我们的听觉,也就是所谓的“声”。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按照波型来说属于“纵波”。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空气介质中的空气分子受到交变的拉应力和压应力而产生伸缩变形,表现为交变密度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声音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介质中的每一个粒子都不是随波而动,而是按照与波源相同的振动频率在自己的平衡位置振动,并向周围的粒子传递能量。